"哎哟喂,您听这段黄梅调!"武汉来的张阿姨举着手机在东山问梅村的青石板路上小跑,手机里《女驸马》的唱腔混着现场乐队的锣鼓点,把周围游客都逗乐了。谁能想到三小时前,她还在汉口江滩跳广场舞呢?安九高铁像根金丝线,把武汉大爷大妈们的退休生活和黄梅县的古戏台缝到了一块儿。
黄梅戏的锣鼓点撞上高铁的汽笛声,这出戏可太有意思了。2022年春天黄黄高铁通车那会儿,县文化馆的老周蹲在站台上抹眼泪。他记得二十年前带戏班子去省城演出,凌晨三点就得爬起来赶绿皮火车,道具箱在车厢连接处咣当咣当响一路。现在可好,年轻演员们化着全妆拖着行李箱,上车前还能在站台买杯冰奶茶,车厢里哼两段《天仙配》的功夫,黄鹤楼飞檐的剪影就变成东山问梅村的马头墙了。
稻田乐园里五岁的城里娃正撅着屁股挖红薯,他爹举着单反的手都在抖。这家人早上还在光谷挤早高峰,中午孩子就学会用镰刀了。"您瞅这红薯秧子多肥!"种了半辈子地的老李头现在成了农耕导师,他教城里人搓草绳的手艺被拍成短视频,点赞量比县电视台收视率还高。高铁带来的不光是游客,还有抖音上那些举着自拍杆满村转的"新农人",他们把黄梅挑花的刺绣针法拍成了连续剧。
凤源里社区的王老师是坐着高铁来养老的武汉教授,现在成了问梅学堂的茶道讲师。他那间带天井的小院儿,每月要接待三拨从广州上海来的老同学。这帮文化人白天讲《牡丹亭》的昆腔韵白,晚上就着月光啃本地特色的荷叶烧鸡,把退休金都撒在了村口的土特产店。卖豆腐的吴婶现在张口就是"文旅融合",她家祖传的霉豆腐被包装成"非遗伴手礼",价格翻了三倍还供不应求。
夜幕降临时分,戏台前的长条凳坐满了端着保温杯的观众。从合肥来的戏迷老刘能背出整本《罗帕记》,此刻正给邻座小姑娘讲"三盖衣"的典故。台上演员的水袖甩到第五圈时,无人机群突然从屋檐后腾空而起,把传统唱词投影在百年古树的树冠上。这种被称作"戏曲快闪"的新玩法,让00后们举着手机录像的手就没放下来过。
高铁站出口的出租车司机老陈现在练就了绝活——能根据客人行李箱判断游玩路线。拎单反相机的就往稻田乐园送,拖拉杆箱的准是去精品客栈,要是遇见穿汉服的年轻人,二话不说直奔夜间光影秀场地。他车里循环播放黄梅戏经典选段,后座网约车评分愣是冲到全县前三。"这可比拉长途挣得多多喽!"老陈把计价器往旁边推了推,露出贴满乘客感谢便签的仪表盘。
问梅村口那棵三百年的老樟树可算开了眼。树底下卖麦芽糖的孙老汉,现在摊位上摆着二维码,身后挂着"非遗传承人"的烫金招牌。他总爱跟顾客唠嗑:"早些年糖担子挑到九江都嫌远,如今坐着高铁,我这点手艺都传到北京王府井啦!"说着把琥珀色的糖浆拉出老长,阳光底下亮得像条金丝带。
黄梅县文旅局的统计表上,数字跳得比股票大盘还热闹。高铁开通后酒店入住率翻着跟头往上涨,周末的戏票得提前半个月抢。最让干部们吃惊的是,以前往外跑的年轻人现在成批往回赶——美术学院毕业的小廖把自家老宅改造成戏曲主题民宿,大堂墙上挂着她设计的黄梅戏卡通人物,房卡做成令牌形状,插电取电时还会播放《打猪草》选段。
东山脚下的清晨,雾气还没散尽,高铁已经送来新一批游客。早点铺的蒸笼摞得比人高,豆浆的甜香混着远处传来的吊嗓子声。卖票的老汉蹲在戏院台阶上啃烧饼,兜里手机叮咚响个不停——又有个两百人的旅游团要订下午场。他抹抹嘴边的芝麻粒,突然想起年轻时跟着草台班子走乡串户的日子,那会儿可不敢想,有朝一日黄梅调能坐着钢铁长龙,一路唱到天涯海角去。
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,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,我们将严肃对待。
嘉旺网-个人炒股如何加杠杆投资-在线股票配资平台配资之家-萧山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